媒体资讯
大讲堂第三期:这期为大家讲解压铸模温机对压铸生产过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13一、 首先我们要清楚压铸模具为什么需要模温机的帮助
压铸模具的温度在压铸合金金属溶液在成型凝固过程中会向模具体内散发热量而形成的温度。压铸模温在压铸生产工艺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帮助,尤其是在充型以及铸件凝固过程中都是关键的因素,异常的模具温度会引发内部缩孔、烧模、流纹、冷隔等压铸常见缺陷。
模具温度控制是指将模具加热并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温度温度范围内,以保证铸件质量稳定,缩短压射周期和延长模具寿命。模温控制有多种方法,起初是自然冷却(在砂型铸造体现的明显些),但是这种方法周期时间长,工艺不稳定,于是在压铸实践过程中,人们发明了许多方法和相关设备。总体来看可以分为模具外冷和内冷,外冷用喷脱模剂实现,而内冷目前主要是水冷(运水)和油冷。模温机是冷却工具之一,它推动流体(水、油等)循环而模具达到热平衡。虽然早期也有些公司使用了电加热装置对模具加热,但是油冷却的压铸模温机相对普遍,因此本文主要讲述以油温冷却介质的模温机。
二、 压铸模具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的问题:
1. 热变形或粘模导致取件困难
2. 喷涂的脱模剂不能在型腔表面生成保护膜,增加了脱模剂的消耗
3. 压铸模具磨损导致压铸周期延长
4. 动模和定模的温差导致模具变形
5. 精度降低、结疤、缩孔、缩松增大
三、 压铸模具温度过低容易产生的问题:
1. 因为收缩导致取件困难,粘模
2. 脱模剂性能降低
3. 导致冷隔或充型不足这类缺陷
4. 热冲击增加导致模具磨损
5. 压铸件表面嵌有冷豆或流痕
6. 精度降低
四、压铸模具需要控制温度的主要目标
为了保证压铸生产过程的正常连续进行,模具工作温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必须使模具处于热平衡的状态下,以获得良好的产品品质和较高的效率,以及达到降低模具早期龟裂,延长模具寿命的效果。
模具热平衡指的是,在每一个压铸循环中,熔融金属传给模具的热量,应等于模具传走的热量和冷却及加热装置所传走的热量。
Ø 预热:在即将压铸生产时,将常温的模具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内。
刚开始就利用起始几次低速压射预热模具会造成很大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预先加热模具既可减少内应力又可减少预热压射的次数。预热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50~180℃(见下表),达到合理的范围内温度可以降低模具的磨损,降低成本和生产效率。不少压铸厂刚上完模具,对模具预热是采用燃气热模,而此种烧只能表面加热,逐渐往里面传递,外表面和模肉内核温差还是比较大。建议在燃气加热模具表面前,先开启模温机三十来分钟,对模肉内部加热,这样对模具延寿会有好。
Ø 恒定温度范围:将模具的温度稳定在一定的工作温度内。
压铸模具工作温度推荐表:
合金类别 | 模具预热温度(℃) | 模具工作温度(℃) |
锌合金 | 120~180 | 160~200 |
镁合金 | 180~250 | 180~250 |
铝合金 | 180~220 | 180~260 |
铜合金 | 200~250 | 250~300 |
五、压铸模温机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模温机前,需要检查有无足够的传热介质(油或者水)、有无压力(即压力表为零),若出现异常,机器不能强行启动,否则会损坏机器,甚者造成安全事故。
在正式压铸前,一般用对模具表面热模。单单对模具表面预热,容易造成应力集中,损害模具,因此,模温机应当在燃气热模前开启*少半个小时,以便模具内外同时热起,模肉产生的应力较小,对模具寿命延长有好处。
若有条件的话,不妨将待生产的模具在下面接上模温机热模,这样可以节约额外的工时,提高效率。
机器连接模具*次运行、停机较久、换模,都要排气操作——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会影响到传导热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 先将模温机的设定温度为零度,开机运行10分钟;
2. 当压力显示正常后,再加温*120℃,运行20分钟,进行排气;
3. 再将温度调*压铸生产的正常范围内(一般为180℃~260℃),当然,设定温度还需要根据产品工艺要求而定。
5)、提高铸件质量
铸件质量提高包括尺寸精度改善,质量稳定,表面光洁,收缩裂纹减少等内容。恒定的模温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模温过高或者过低产生的问题。
五、总结
压铸实践表明,在合金熔炼控制合格的情况下,铸造缺陷主要由模温不正常引起,而模温机可以有效帮助压铸工艺将控制模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获得优质的铸件和提高生产效率,让客户满意,实现效益的最大化。